随着全国各地的不断开放,各个地区疫情都处于达峰状态,大家纷纷开始抢药、囤口罩、前往医院问诊,导致医院服务资源的紧缺,相应的线上问诊、网络购药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关注进一步提升。
当前井喷的线上问诊需求,到底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还是互联网医疗崛起的趋势性机会?医药电商又在其中担当了什么角色,它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的破局点又在哪里?
社会刚需驱动医药电商进入高速成长期
(资料图片)
医药电商作为互联网医疗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同时也是中国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2005年,先后经历了初创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洗牌期,行业格局逐渐形成。此外,政策对医药电商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明朗。随着政策推进,医药电商备案、审核、经营范围、价格管理等制度和规范愈加明晰,网售处方药、电子处方流转逐渐放开等一系列政策的规范与完善将给医药电商带来巨大机遇。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
目前,由于药品供应多样化和用药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化、慢病发病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2021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以零售端销售额计,已经达到1.8万亿元。零售端销售额预计将由2021年的1.8万亿元以4.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26年的2.2万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而医药电商则随着国内医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额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964亿元,渗透率仅达0.93%。从中长期看,基于医药电商目前较低的渗透率,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渗透率有望突破,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将是高成长性行业,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电商市场数据报告》
医疗监管放宽进行时,政策助推行业发展
自2018年开始,国家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逐步开放,主要以推动建设远程诊疗、医联体、分级诊疗为主,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标准也逐渐放宽。疫情逐步开放后,国家在短时间内陆续发布了多条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政策的支持,互联网医疗进入高速成长期。在医药电商供应方面,医疗科技提高了医药供应链的效率,它能够应用大数据掌握患者用药需求、辅助药企研发决策;或是通过物流供应链帮助医药电商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也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医药电商溯源药品配送信息,对药品运输进行全流程安全管理等。
在市场政策环境向好和医疗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医药电商、医疗服务等领域布局,寻求需求端、支付端、供应端的业务增长点。互联网巨头自带巨大的流量优势和技术优势,能够将内在用户转化为医药平台用户,进而能够提升互联网医疗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市占率,同时推动互联网医疗 “医+药+险”闭环的形成。其中值得关注的相关公司有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医疗信息化方面,则有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创业慧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
摆脱“卖药郎”固有形象成蜕变关键
由于近日疫情开放所带来的大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广大互联网用户开始真正接触互联网医疗,大多数用户从之前既不熟悉也不了解的状态,到现在逐渐开始在网上问诊、开药,这种初步的联系一旦广泛建立起来,对互联网医疗后续深耕发展及传播都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接触不断加深,其行业发展的“畸形”之处也得以暴露。在行业过往的发展中,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在面临市场的压力和利润的角逐,最终都选择作为医药电商的角色出现,或者成为开药的轻问诊。以上市公司为例,阿里健康(00241.HK)、平安好医生(01833.HK)、京东健康(09618.HK)均采取了类似的经营模式。
在日常用药的销售方面,上述公司采取的模式多为与线下药房/药店形成合作关系,通过平台下单给药房,再由附近的药房提供药物和配送,这就导致了当线下药房存在药物缺失时,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同样难以提供药物服务,起到的仅是“电商”效果。
在医药监管政策方面,互联网医疗对于处方药的销售管理实施严厉的监管措施,诸如安眠药、止痛药等常用药物是无法在互联网医疗中获取的,这使得互联网医疗在“治疗”这一环节上捉襟见肘,需要得到有效治疗的用户最终依旧需要前往正规的医院就医后,才能在互联网上凭借医生签字再行开药,这使得互联网医疗的服务体验过于局限,使其只能被局限于“卖药郎”的身份中。
互联网医疗能否在此次疫情后继续有所突破,则需要努力打破“卖药的”固有印象。为了打破这种只能卖药的怪圈,就要牢牢抓住这次市场发展的良机,向患病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让用户求诊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除了静待互联网医疗政策改革外,企业自身也需要寻找不同的方向,寻求更多的线上医疗模式。
写在最后
疫情所带来的激增的问诊需求、刚性医疗服务需求增加、鼓励与支持的政策环境和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都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同时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化、慢病发病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和有利政策的出台,支撑了我国医药电商的长足发展。但互联网医疗在人们心中的“卖药郎”形象能否改变,还需要更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行业内企业在其他领域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