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 >正文

晚潮|宋韵:陆游赴闽任职写诸暨

2023-08-25 10:51:21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陈侃章

研究宋韵文化,陆游(1125-1210)是一座高山,是留下诗作最多的宋代诗人。在“宋韵逸事系列”撰写中,我一直想不好陆游与诸暨的诗文从哪个角度展开。陆游家乡浙江山阴(今属越城区)与诸暨是邻县,他写诸暨的诗词文章不少,但总不能没有章法去罗列,因而一时难以下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踌躇之时,大学同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兄赠寄《陆游的乡村世界》大著,我饶有兴趣地翻读起来。书中讲到:陆游的诗词创作具有某种写实的特点,有学者认为,陆游几乎是以写日记的方式在写诗。

包伟民著《陆游的乡村世界》封面。

陆游作诗近乎“日记体”的概括,使我豁然开窍。

这不,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十月,陆游从山阴出发赴闽任职,经过诸暨的干溪、枫桥、双桥、牌头,而且还夜宿干溪、枫桥、牌头,逐日写下了颇有影响的诗作。我这小文如以“日记体”方式把这几首诗写出来,大概也基本上还原了陆游当年途经诸暨的行迹。

一、干溪早饭写情思

宋淳熙五年初,陆游从四川卸职东归浙江。自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夏入蜀,至本年(1178)春东返,他已在四川度过九个年头,陆游自嘲“西州落魄九年余”。

在蜀多年,陆游仕途起起伏伏,并不顺遂,然而文名诗名却日益高涨。宋孝宗念他久居西部边陲,恩准东返。于是陆游一路诗歌一路景,那年辗转到达京城临安(杭州),已是秋季时光。

到临安不久,陆游应召拜见宋孝宗,君臣谈论内容未见记载。浙江邻居福建盛产茶叶,且名声远扬,茶与文人又有天然的缘分,也或如此,朝廷任命陆游出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也即是管茶事的官员。在这之前,陆游的同乡,北宋名臣姚舜明也任过此职。

好友周必大、韩元吉听闻陆游出任新职,便兴致勃勃地赠诗送他上任。

陆游(放翁)遗像。

在出任新职间隙,陆游在家乡度过了一些时日。淳熙五年十月,陆游赴福建上任,越过山阴便到了诸暨干溪(属今诸暨枫桥镇)。

干溪,又名大干溪,是个古老且有故事的地方。三国东吴时期出了个有名的方士干吉,说能逢凶化吉、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还常常到军中作法。治军严明的孙策认为,这方士所作所为,严重干扰军风军纪,会使兵力涣散,盛怒之下,将他缉拿。尽管孙母求情不宜处刑,但孙策为军国大事计,还是对干吉处以极刑。

相传干吉是山东人,他常在吴国活动,又住在干溪,从而留下了故居。

从陆游《早饭干溪盖干吉故宅也》题中不难看出,他在干溪住宿了一个晚上。全诗云:“剑外归来席未温,南征浩荡信乾坤。峰回内史曾游地,竹暗仙人旧隐村。白发孤翁鉏麦垅,茜裙小妇闯篱门。行行莫动乡关念,身似流槎岂有根。”

从诗中可见,陆游这次赴任,时间比较急迫,四川归来,在家床席未温,就要南行。转山过峰来到干溪,这可是当年王右军曾来游玩之处,所以我也要寻觅干吉隐居的竹影村落。看到白发老翁在锄田麦垄,纤纤小姑从篱门进进出出。我是仕途之人,不能过度留念乡关之情,今天这里任职,明天调往他处,好像浮水之舟流荡各地,没有固定的根基所在。

在诗中陆游没有写到名闻遐迩的“干溪十里访梅花”,想必这景观是后来形成。

二、夜宿枫桥谢老僧

从干溪早饭后,陆游游览了古迹,考察了乡民生活,便一路行进到枫桥。

干溪距枫桥二十多里,枫桥是诸暨一个大镇,在陆游来到枫桥前的几年,曾经一度设置过义安县,枫桥是刚刚废去的义安县治所在。

陆游到枫桥那天,或天色向晚,或早有打算,便住宿在枫桥名寺化城院。化城院历史久远,据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那时已有600多年历史,香火缭绕不绝。这也许是陆游下榻此地的引力所在。

枫桥东化成寺塔。

陆游与寺院里的老僧谈得很是投缘。因而在次日离开之时,便写下《赠枫桥化城院老僧》一诗。全诗如下:“老宿禅房里,深居罢送迎。炉红豆萁火,糁白芋魁羹。毛衲年年补,纱灯夜夜明。门前霜半寸,笑我事晨征。”

《赠枫桥化城院老僧》,见《剑南诗稿校注》卷十。

我一早就要出发了,老僧没有执礼相送。昨晚住宿,豆萁燃炉,温暖了我的房间,早餐吃了白芋豆块羹。高僧的衣裳百纳千补,而僧房禅院又夜夜明灯。一早起来,室外厚厚白霜,请勿笑我清晨就要踏上征途。

在这里,陆游将化城寺所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用恬淡的笔调一一写出。

三、寒风凛冽双桥道

前面已讲到,陆游那天早晨离开枫桥,是踏着浓浓寒霜赶路。

枫桥距双桥并不太远,约摸三十里路,但双桥距诸暨县城已近。

《嘉泰会稽志》载:双桥,在诸暨县东北一十四里。双桥村旁有溪水从南面山区的乌石溪流出,汇入颇具规模的高湖。高湖自古迄今是诸暨蓄洪排涝之地,对诸暨民生至关重要。

于北山著《陆游年谱》封面。

在赴双桥路上,天气特别寒冷,故而陆游写下《双桥道中寒甚》的诗文。全诗如下:“裂面霜风快似镰,重重裘袴晚仍添。梅当官道香撩客,山逼篮舆翠入廉。男子坐为衣食役,年光常向道途淹。古来共说还家乐,岂独全躯畏楚钳。”

寒风掠面似镰刀刮过,厚厚的裘裤赶快穿添。沿途梅花芳香撩客,翠绿山色探入轿中。男子汉为艰辛的衣食之忧所驱役,时光岁月就淹没于路途奔波之中。自古都说还家自由共欢乐,但“楚钳”加身你就不怕吗?

“楚钳”是用典,是“楚人钳”的简称,出自《汉书》卷三十六,内中讲了故事,认为如“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因而后人以“楚人钳”比喻有杀身之祸。

陆游以代入感的方式将自己现身诗中,体会到民众生活的不易和艰难。

四、重经牌头忆当年

从双桥出发南行路上,未见陆游诗作留下。直到牌头,陆游又有新诗写出。牌头是诸暨南部重镇,与诸暨县城相距四十余里。现在看到陆游在牌头区域写下了两首诗作,第一首是《行牌头奴寨之间皆建炎末避贼所经也》,全诗如下:

“今朝霜薄风气和,霁色满野行人多。沙平水浅木叶下,摇楫渡口生微波。建炎避兵奔窜地,谁料白首重经过。四十余年万事改,惟有青嶂高嵯峨。安得西国蒲萄酒,满酌南海鹦鹉螺,侑以吴松长丝之玉鲙,送以邯郸皓齿之清歌。向来丧乱汝所记,大地凛凛扰干戈。偶然不死到老大,为底苦惜朱颜酡?”

《行牌头奴寨之间皆建炎避贼所经也》,见《剑南诗稿校注》卷十。

这首诗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前提得弄明白“建炎末年避贼”的历史背景,这样对全诗才能有更好的理解,那么“建炎末年避贼所经”是怎么回事呢?

从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月开始,金军为了彻底消灭刚建立的南宋政权,再次挥兵南下,过长江、追赵构、下建康(今南京)、掠临安(今杭州)、占越州(今绍兴)、到明州(今宁波)。为避战火,陆游父亲陆宰挈妇将雏,应友人所邀,逃难到婺州东阳躲避,牌头正是逃难路上经过的节点,时在建炎四年,陆游未满六岁。

岁月白驹,生活匆匆,陆游想不到四十多年后,在赴闽任职的路上重经牌头,而其时已届五十四岁,所以万千感慨涌心头,在诗中道明了所见现状和历史经纬。

今天薄霜微风吹,蓝天平畴行人多。河流两岸绿叶扶疏,渡船码头微波清流。此处正是建炎年间逃难之地,想不到白发苍苍之年重新经过。回首四十多年往事,物是人非面目改,惟有两岸青山依旧高耸。怎么得到西国葡萄酒,斟满南海鹦鹉螺杯,佐以吴松丝滑的美味玉鲙,伴以明眸皓齿的邯郸女子清歌。逝去的纷乱世像铭刻在心,山河遍地干戈攘扰。战乱存世到现在已属侥幸,为何还要去顾惜日日朦胧醉态呢?

诗中的“牌头”地名清楚,至今称呼依然。“奴寨”地点并不能确切落实,钱仲联教授认为这“奴寨”可能在义乌境内。经询当地文史学者,认为奴寨也有可能是“路寨”,现在义乌有个“芦柴村”,距安华宣何村约十里之地。

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封面。

这一路南下,就引出了陆游另外一首《早发奴寨》诗。诗云:“暖彻衣篝蜡炬明,邻鸡喔喔促残更。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月落龙蛇蟠木影,山空风雨起滩声。上车莫恨晨霜冷,又得修途一日晴。”

诗中写了这日天气山色外,陆游还写了心理活动,暮年冒寒远征,还是无限留恋家乡。这外在的鲜活世界与内在的灵魂思考都体现其中。

钱仲联在《剑南诗稿校注》中认为此诗当作于诸暨、义乌道途中。从《早发奴寨》题目看,既可以理解从牌头晨起向奴寨出发,也可以解释从奴寨再向南而行进。

此后陆游在义乌、衢州、江山、仙霞岭也写下了几首诗作,然后在是年十至十一月间,进入福建浦城,而这些内容就不是本文写作范围了。

牌头勾乘山和浦阳江水实景。

综上可知,在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冬十月,陆游赴福建任职,在诸暨境内走了四个白天三个晚上,分别住在干溪、枫桥、牌头,当中与高僧谈诗论禅,也游玩了名胜古迹,田野阡陌,农夫劳作,舟车往来,少妇盈盈,一派乡村田院风光,陆游不时将情景与心理活动交织在诗中,从而为宋韵诸暨留下了时代的画卷。

陆游这些写诸暨的诗作,从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于北山《陆游年谱》和《诸暨县志》中,都是互相印证的,诚可谓诗史之作也。(题图 陆游像。CFP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 继5100万并购后又500万买基金 华神科技能否摆脱业绩困境?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为您推荐
推荐阅读

资讯

行业

服务

人才